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学术新闻详细

彭州首例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植入术

发布时间:2025-07-18 10:52:46本文来源: 管理员

近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置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这是彭州地区首次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标志着医院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迈入新的里程碑。

脑血管造影3D模式下颅内动脉瘤形态


78岁的周女士因头晕到市人民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经诊查,该患者的动脉瘤约6mm,呈现出瘤颈宽、形态不规则的特点,破裂出血的风险高,需要进一步予以外科干预治疗。传统的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治疗,不仅操作复杂,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较高。而血流导向密网装置可以通过密网支架改变动脉瘤内的血流状态,促进内皮细胞的修复,达到闭塞动脉瘤的效果。


血流导向装置释放打开充分、动脉贴壁良好,置入后即可产生血流导向作用,动脉瘤体内可见局面血流滞留


神经外科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成功为周女士置入血流导向密网装置,术后半天可下床活动,3天康复出院。

此次首例技术突破,标志着医院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技术跨越,为构建高水平的"蓉北区域医疗中心"注入了强劲动能。接下来,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推进介入技术标准化建设,加速成果转化与临床推广,持续锚定"技术引领、服务升温"双轮驱动战略,以精准医疗破解疑难病症,以人文关怀传递健康温度,全力打造患者信赖、行业认可的区域医疗核心,为健康彭州建设书写新篇章!

科普时间:

颅内动脉瘤并非脑肿瘤,它是颅内动脉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大,看上去就像血管上长了一颗气球。体内长期隐藏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首次大概有30%患者死亡,若发生再次破裂,死亡率可高达70%,即使预后较好的患者,仍有50%可能遗留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颅内动脉瘤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神经外科王泽易医师手绘颅内动脉瘤示意图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技术, 是通过在载瘤动脉内植入密网支架,利用其血流导向作用重构局部血流,减少对动脉瘤的冲击。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手术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缩短了住院时间。无疑,这一创新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救治手段,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神经外科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可常规行磁共振或CT脑血管成像筛查脑动脉瘤,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绝大多数未破裂动脉瘤都能通过介入技术早期治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彭州首例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植入术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官方头条
官方头条 官方头条
医患交流